
Dai Maison
戴公館
戴公館建於1920年代初,是富商戴蘊珊的私宅,成為貴陽當地最豪華的建築之一。近百年間,戴公館曾服務地下黨組織、美軍飛虎隊貴陽俱樂部,也曾作為幼兒園、團市委、百貨公司、供銷社等用地,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時過境遷,人過樓空,戴公館已逐漸淪為了繁華夾縫中的廢墟,岌岌可危。
作為貴陽市保留下來為數不多的民國建築,戴公館於2015年9月被評定為當地的文物保護單位;
於2018年開啟建築修繕工作,以恢復建築外廊原狀與保持建築外牆現狀相結合的“折衷修復”方法,展現了不同時期的建築記憶。這成為了貴陽市第一個由社會力量自籌資金修復、活化的市級文物建築,在貴州古建活化的路上率先走出第一步,並重啟了塵封的時光記憶⋯


Project YEAR
2022
Project Location
Hong Kong
Project AREA
1,000 m²
Project TYPE
Retail Interior Design
兼顧餐廳與水菸吧功能的Bushra,設計師透過燈光將截然不同的兩種環境氛圍以戲劇啟幕與閉幕的狀態表達兩種空間情態。
布幕緩緩落下,燈光亮起,燈燭輝煌的意境是用餐時的氛圍;燈光暗去,一場異國風情的舞蹈表演漸漸顯現,此時已悄然轉換為水菸吧的專屬舞台。
擁有百年歷史的屏風,雕刻的是古老的記憶,串聯過去與現在。
設計師與客人特意尋得擁有百年歷史的雕刻用於空間內,除了增添空間的異域感增加文化在地性外,亦是一種可持續性設計的表達
所有元素似乎都是舞動的動態,水波紋不銹鋼材質的吧台是正在流動的恒河水,輕盈飄動的天花和造型是隨風而動的紗麗,或柔和或流暢或富有節奏,皆為遊走空間的舞步增添了幾分旖旎。
金色的運用呈現流光溢彩的效果,進一步增強了視覺效果和戲劇效果,以顏色的運用傳達熱情的文化屬性。軟裝搭配紅色與其他顏色減輕空間的厚重感,呼應跳脫輕盈的空間屬性。

基於對老建築光環境的考究,燈光設計師以不影響外牆美觀與不傷害結構材質為主,在外立面加設了泛光環境照明,根據營業時間可調整不同的照明模式;室內以拱券設計語言為主設計了燈具造型,以突顯拱券的元素;試紗間的滿天星,則給予了每個小世家更愉快的小精靈店。Zecha所說:有品質的生活,不是簡單的富麗堂皇,而是品味不凡。


事實上,透過「發現、保護、修復、活化」的路徑,令城市古蹟繼續發揮作用,已成為國內許多城市在文物保護中不斷面臨的深度難題。這不僅提高了公眾對城鄉遺產保護意識,推動了整個社會對於遺產保護的認知與實踐,更是讓古蹟價值重現,留住城市記憶的重要舉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戴公館的修繕與改造開創了整個貴州古建活化的先河。MAG於此創造了一種別樣的情境—身處戴公館,既能感知改造後的現代美學,也能尋找建築遺存的歷史美學⋯
